話、網上都有得聽歌啦,點解要聽live? 音樂人在表演時如何觸動聽眾的情緒,使樂曲不像mp3版般死板?
《音樂家心理學》的作者指出:演奏表現的關鍵在於細微的差異,包括起音、時機、音高、音量、音色等。這些差異難以察覺,卻賦予樂曲生命和人性,而非死板的機械式聲音。在即興表演中,樂手會在不同的演出情境,透過不同的技巧來讓樂曲產生最大的情緒渲染效果,例如:
1. 分句
樂手會把樂曲分成許多樂句,讓聽眾以一段段的方式來欣賞樂曲。音樂是一種交談的方式,分句能令音樂中的訊息更易傳達。而且,人們喜歡分段的樂曲其實與我們把事物分類的習性有關。大腦有很強的分類能力,分類有助節省人類把每件事物仔細分析時所消耗的能量,使我們活得更久。因此,人們便會傾向欣賞分句的樂曲,而不是由電腦所產生出來密密麻麻、一連串的音符。
2. 加強
樂手會為樂曲製造大大小小的高潮,強化整段樂曲的起伏感受。就如演講一樣,強調不同的字眼就會為句子帶來不同的含意。適當的加強有助凸顯樂曲中的高潮部分,但如過份強調某些樂句時,氣氛就會變得壓迫。
3. 彈性速度
有部分音符的演奏時間會被樂手「偷」來用在其他音符上。最常見的方法是把短音演奏得更短,長音則演奏得更長。彈性地運用時間,能讓樂曲達到最佳的情緒效果。
4. 故意脫拍
故意把某些音提前或延後一點唱,能為演出增添情緒、生命和動感。例如把第一拍中的a和第二拍的2之間的時間縮短,就能營造出彈跳的感覺。
5. 音量與音色
樂手會以突然很大或無聲的方式演奏高潮。樂器的音色在柔和與尖銳之間訊速來回切換,以強化情緒。
6. 圓滑奏與斷奏
演奏有分為兩種,包括圓滑奏和斷奏。圓滑奏是指把一連串的音含糊帶過,能為樂曲聽起來更柔和、放鬆;而斷奏則是指把一連串的音分明地彈奏,能為樂曲增添張力和活力。Live表演的優勝之處是樂手能隨着環境和氛圍改變樂曲原有的演奏方式。只要有效地運用這兩種演奏方式,就能在現場達到更大的渲染效果。
以台灣樂隊落差草原的《Soil》為例,樂手們利用各種詩、聲音採集等方式,使聽眾從聲音感受台灣大自然所藴涵的訊息。而另外一個例子就是《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》。樂曲中的腳步聲和鼓聲會激起聽眾激動的情緒,或透過這些聲音感受樂曲中堅定的信念。
以上的樂曲不但透過歌詞或聲音傳達歌曲的含意和訊息,更含有很多細節觸動聽眾的情緒,令聽眾更容易把聽到的聲音與自身過去的經歷和感受作連結。例如當聽眾聽到高音、音高上揚,而且速度加快的音樂時,自然會聯想起生氣、害怕或興奮的情緒。因為人處於上述的情感時,說話時會不斷提高音調和速度。因此,樂手會利用此特點,透過不同的手法來達到樂曲中的高潮,從而觸動聽眾的情緒。